2016年7月,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后,党中央国务院调整了东西部扶贫协作结对关系。江苏省无锡市与青海省海东市结为扶贫协作关系。
2016年7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扶贫攻坚,“造血”为先。近年来,无锡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东西部扶贫协作战略思想,立足海东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重点围绕“产业扶贫”做文章,将扶贫资金项目化、资产化,激活当地的“造血功能”,为海东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甜叶菊”让贫困户尝到甜头
七月的青藏高原,到处生机勃勃。
地处峡谷深处的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寿乐镇土官沟村,有3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种植了一种叫“甜叶菊”的高效经济作物。当前,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38岁的藏族贫困户龚立加,种了12亩“甜叶菊”。“一亩纯收入至少2500元。”龚立加盘算着,今年年底全家三口人就可以脱贫。
“甜叶菊”项目,由无锡帮扶干部刘军从家乡惠山区引进。2018年5月,在刘军的牵头带动下,海东市乐都区共和乡联星村、寿乐镇土官沟村进行了甜叶菊栽培技术推广示范,试种面积30亩。无锡市施宇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口投资。
项目采用“农户+合作社+企业”的模式,合作社负责技术指导、生产管理,无锡市施宇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统一收购。农户只需按要求种植,不必考虑市场销售,没有后顾之忧。
一年试种下来,产量和收益都很好,深受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欢迎。今年,“甜叶菊”种植规模持续扩大,实际种植面积超过160亩,覆盖当地农户180余人,其中七成以上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刘军相信,他引进的这颗“种子”,将在青藏高原上结出累累硕果,成为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甜蜜产业。
一碗拉面“拉”出稳定生活
无锡市锡山区政府机关食堂内,有一个供应“拉面”的窗口,生意火爆,几乎每天都要排长队。
负责拉面的师傅叫包海买,青海省化隆县人,是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3月,在无锡、海东两地有关部门的协调下,他和妻子被聘用到了锡山区政府机关食堂当拉面师傅。夫妻俩从此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每人每月工资5000元,家庭年收入将超过10万元。
拉面是青海省化隆县的一张名片。这两年,无锡市围绕做大做强化隆的拉面产业,启动实施“带薪在岗实训+创业”项目,利用帮扶资金打通培训和就业脱节的瓶颈,鼓励有条件的建档立卡户走出家门学习技能,实现培训、上岗、创业帮扶一体化,并对提供岗位的拉面店和学成技能的贫困户发放补助。
项目实施以来,已完成1669名建档立卡贫困对象的实训,实现劳务收入6460多万元,带动近1400多户贫困户、42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实现可持续性脱贫。
通过培训的建档立卡户中,还有91户自主创业开了拉面店,从贫困户摇身变成了店老板,拔掉了穷根,走出了山门,跳出了农门,跨进了城门。
该项目也让贫困户们开了眼界,激发了他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在家干坐着只会越来越穷。”包海买决定,明年继续留在无锡工作。等条件成熟后,他还要贷款创业,在无锡开一家属于自己的拉面馆。那时候,他准备把三个子女从老家接到无锡,不再让他们做留守儿童。
“旅游专列”开启产业扶贫新路子
到贫困地区去旅游,就是扶贫。
6月27日7时48分,首趟无锡市-海东市东西部协作旅游专列缓缓驶入海东平安驿火车站。这是海东历史上,第一次有旅游专列停靠。